众所皆知,二维石墨材料(2D-GMs)的制备和应用一直是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的热门领域。然而,室温合成2D-GMs仍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尤其是采用电化学合成手段。

到目前为止,关于2D-GM的电化学合成仅限于将悬浮的石墨烯薄片电沉积到电极上,以及剥落石墨工作电极。

尽管电化学途径可以通过对反应前躯体的选择进行原位掺杂,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电化学手段能够在低工作电压下制备高度有序的2D-GMs。

这个巨大的瓶颈主要源于:没有电极的表面是原子级光滑的,从而导致2D-GMs在电极表面形成粗糙的核,并以Volmer-Weber模式(即岛状生长模式)生长,而不是通过Frank-van der Merwe机制(即层状生长模式)在表面沉积平面碳。

液态金属(LM)具有高导电性和超光滑的表面,不仅十分适用于电化学氧化还原合成,还为形成平面结构提供了极好的原子级平滑的模板。

同时,由于具有非极性性质,液态金属没有界面力,从而允许合成的2D材料产生自剥落。

此外,液态金属是促进C-C键形成的天然催化剂,并与电解质不互溶,与许多电化学系统兼容。

因此,液态金属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催化电极,能够将液态有机小分子电化学合成2D-GMs。

其中,Ga基液态金属(Ga-LM)因其熔点接近室温,毒性低,催化活性可调等优点,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更重要的是,Ga-LM中有三种氧化态存在,即 Ga(0),Ga(I)和Ga(III),因而具备形成C-C键所必需的歧化催化行为。

【成果展示】

2017年,任职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Kourosh Kalantar-Zadeh教授和Torben Daeneke教授便已经联合报道了一种利用液体金属为溶剂,在室温下合成一系列金属氧化物二维材料的普适性策略。

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DOI: 10.1126/science.aao4249),吸引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这项工作为开发金属氧化物二维材料开辟了新的思路,并可以拓展到一系列常规方法不适应的二维金属氧化物的制备。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Kourosh Kalantar-Zadeh教授团队通过将液态金属作为模板电极,成功实现了从普通液态有机小分子前驱体室温电化学合成2D-GMs的壮举。相关成果以“Liquid-Metal-Templated Synthesis of 2D Graphitic Materials at Room Temperature”发表在材料领域顶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继Science之后,再发AM:室温下电化学合成二维石墨材料

【图文详情】

一、理论预测和电化学装置设计

首先,作者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液态金属对不同小分子自由基的吸附能和解离能(图1A)。计算结果表明,在掺杂剂存在的情况下,自由基的形成和吸附更容易产生。具体来说,相比未掺杂的Ga-LM,In和Sn等金属掺杂的Ga-LM更支持有机小分子中C-H键解离(图1B),这表明根据Bell-Evans-Polanyi原理,掺杂的Ga-LM表面上的石墨烯边缘脱氢的活化能垒更低,从而促进了C 原子的重排,为2D-GM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基于上述的理论预测,作者提出了三种电化学系统,以从多种液态有机前驱体中生长2D-GM(图1C,D)。其中,第一种配置(图1D(i))是二电极体系,以Ga-LM为工作电极,金丝为对电极,电解质为0.20 M NaOH水溶液。由于NaOH可以溶解Ga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层,因此暴露出光学反射界面。第二种配置(图1D(ii))则分别采用Ga-LM喷涂的铜(Cu)和氟掺杂的氧化锡(FTO)为正极和负极,并将两个电极平行放置在与有机前驱体混合的非水系电解质中,间距为20mm。在此配置中,非水系电解质为含有0.1 M 六氟磷酸四丁铵(NBu4PF6)的DMF溶剂,二维薄片的自剥落或触摸印刷取决于所施加的电势。第三种配置(图1D(iii))以负载120 µL Ga-LM液滴的FTO为阴极,不钢丝网为阳极,并垂直放置在装有0.010 M NaOH和有机前驱体混合液的锥形管中。两个电极的垂直距离为2.5 cm,施加电压范围为-0.6 V到-0.9 V。

​继Science之后,再发AM:室温下电化学合成二维石墨材料
图1. 理论计算和合成2D-GM材料的电化学电池配置的设计。

 

二、2D-GM在不同电化学系统中的生长过程探究

在第一种电池配置中,一旦施加了阳极电势,就会在液态金属表面产生一个电势梯度,从而引起表面电荷分布的变化(图2A-i)。

相应地,由于马兰戈尼(Marangoni)效应,在电极表面产生了湍流,如图2A-ii中的黄色箭头所示。随着施加电势的增加,系统中的这种湍流会不断上升,直至开始变形并推动液态金属(图2A-iii),这些相互作用决定了碳在液态金属表面上的形成以及驻留。如图2Bi-iii所示,施加0.70 V电压八分钟后,Ga-LM表面出现了一个深褐色的碳层并随着Marangoni流的方向迁移。由于缺乏界面力,碳层从液态金属表面分离(图2B-iv),从而可以从溶液中直接收集2D-GM材料。而且,当电位≥1.0 V时,Ga-LM液滴会在电场的作用下拉向阴极,Marangoni效应变得更加明显(图2C)。光学观察到大于50 µm的薄片(图S7和S8,支持信息)。

计时电流(j,mA cm-2)曲线显示(图2D),与Ga和EGaIn(共晶Ga-In)液态金属相比,Galinstan(共晶Ga-In-Sn)上的电流密度更高,这说明通过添加Sn可以实现高电催化活性,这与DFT预测的结果一致(图1B)。

拉曼光谱显示,不同有机前驱体获得的产物都表现出无定型碳的两个特征峰,G峰和D峰,但是峰位置和宽度略有变化(图2E-F)。而且,前驱体中含氧基团的存在会导致这些碳片中的原子无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显示,这些碳薄片具有平面多孔结构,孔径范围为3.0至20 nm(图2G-H)。

所选区域电子衍射(SAED)图案显示两个不同的衍射环,分别对应于非晶碳的(002)和(100)平面(图2I)。此外,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显示,碳片层的平均厚度约为≈1.5 nm(图2J)。作者认为,这种多孔碳平面结构是由于C-C键形成过程中的Ga-LM表面湍流而产生的。

由于表面湍流和Marangoni流动,液态金属的自由移动,从而形成了多个畴,不连续的多孔碳膜。因此,为了提高薄膜的结晶度和连续性,应减少液态金属的变形和表面Marangoni流动,也就是说液态金属的表面应光滑无位移,并且在其整个表面上应具有均匀的场分布。

​继Science之后,再发AM:室温下电化学合成二维石墨材料
图2. 第一种装置中阳极液体金属表面2D-GMs材料的形成过程和表征:(A)液态金属表面的不同机理示意图,(B)施加0.7V电压,Galinstan(共晶Ga-In-Sn)表面形成2D-GMs过程的光学图片以及(C)0.9V 电压下Galinstan流的图片。(D)与2D-GMs形成相关的计时电流曲线,在0.7V 电压下从不同有机小分子前驱体(E)和EtOH前驱体(F)获得的产物的Raman图谱。(G-I)为相应2D-GM产物的TEM图和SEAD图谱,(J)为AFM图。

鉴于此,作者设计了第二种电池配置。当施加电压≥0.80 V时,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平面碳结构在Ga-LM的表面形成和自剥落。

而且,这些碳片是自支撑的,可以电泳迁移并沉积在FTO阴极上。而当用一块扁平金属代替液态金属电极时,却未观察到碳层的形成,这证实了碳薄片是从液态金属表面开始形成的。拉曼光谱结果(图3A)表明,由甲醇(MeOH),EtOH和吡啶(PY)等有机小分子前驱体所形成的2D-GM具有显着的G和2D带,表现出多层石墨烯状结构。

FTIR和XPS测试结果证实,2D-GM中存在相对较高含量的饱和碳域(图3B-C)。TEM图像(图3D-E)进一步表明所获得的2D-GM具有无针孔层,其晶区的层间间距为0.33±0.01 nm。从图3E-F可以看出,2D-GM具有类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石墨结构,厚度为2.7 nm,其002晶格条纹由七到八层组成。

为了从液态金属表面提取碳层,作者使用了压电平台(分辨率为0.50 nm)将碳“打印”到SiO2-Si晶片上(图3H-J)。研究结果表明,2D-GM沉积层的厚度可以通过电沉积期间施加的电压的大小来调控,最薄可达到0.70 nm,对应于单层氧化石墨烯结构。此外,由于EtOH和PY在液态金属上石墨烯片的边缘具有最低的自由基附着反应能量,所形成的2D-GM质量相对较高。

​继Science之后,再发AM:室温下电化学合成二维石墨材料
图3. 采用第二种电化学装置沉积生成的2D-GMs 材料表征:(A-F)分别为Raman、FTIR、XPS图谱,以及TEM和AFM图。(H)为液态金属表面上形成均匀碳层的示意图。(H)用于从液态金属表面提取碳层的压电台示意图。(J)碳印刷工艺的截面图。

在第三种构型中,生产的2D-GM材料的拉曼特征类似于氧化石墨烯(图4A-B),并且在-0.60 V的低电势下可以用拉曼观察到碳平面结构的形成。值得注意地是,由于对电极保持最小的电压梯度,因此在整个液态金属表面上未发现第一种配置中的湍流。因此, EtOH前驱体在-0.70 V时可以生成具有光滑表面和约2.7 nm厚度的2D-GM材料(图4C-E)。

​继Science之后,再发AM:室温下电化学合成二维石墨材料
图4. 采用第三种电化学装置生成的2D-GM材料表征:(A-B)Raman图谱,(C)HRTEM图片,(D)SEAD和(E)AFM图谱。

 

【小结】

总之,液态金属具有非凡的界面化学性质,可用于在室温下破坏有机分子中的C-O,C-N和-H键并将其重构为石墨型C-C键。研究表明,液态金属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电化学反应,将有机小分子前驱体电化学合成各种含碳2D-GM材料,例如从类石墨烯的平面到高度多孔的2D-GM碳薄片,以及从单层到多层等等。作者指出, 这种基于液态金属电极室温和低电势电化学合成2D-GM概念,可以扩展到未来量身定制碳片层的诸多领域及其应用。这项工作不仅为低能耗、室温催化以及在低能耗和室温下重建有机分子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可能会对化学工业过程,如聚合、高价值副产物的生产和碳捕获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Liquid-Metal-Templated Synthesis of 2D Graphitic Materials at Room Temperature. Adv. Mater. 2020, 2001997. DOI:10.1002/adma.202001997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1997

相关新闻

微信
微信
电话 QQ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