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京工业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一位博士研究生的发言,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目前,我一共发表SCI论文18篇,包括4篇Nature/Science子刊,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 2篇,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发表论文1篇,此外,另1篇作文章已获Nature Communications所有审稿人的好评,正在返修中……”他的成果,令人赞叹。

他,就是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管大秦。这位学术科研达人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呢?跟随小编,我们一起走进管大秦的奋斗故事。

博士生发18篇SCI,4篇子刊,开学典礼上震撼全场,他说:最高效的勤奋建立在缜密的实验设计上

兴趣作桨,少年逐梦

博士生发18篇SCI,4篇子刊,开学典礼上震撼全场,他说:最高效的勤奋建立在缜密的实验设计上

(本科期间获奖证书)

管大秦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基于钙钛矿氧化物材料用于能源电催化。他本科就读的是本校化工学院,曾在能源化工企业实习过,他发现,自己对开发新能源产生了兴趣。不久,管大秦知晓邵宗平、周嵬老师正在研究相对传统化工很不一样的“新能源”时,极其感兴趣的他,决定争取加入这个课题组。

2016年,管大秦以优异的成绩保研进组读研。初接触科研的他,由于实验能力和文献积累都严重不足,曾一度迷惘,但他并不气馁,反而积极地帮师兄师姐“打下手”,做一些基础的实验和表征,以锻炼自己的实验基本能力。随着实验能力的不断提高与文献积累的不断增加,管大秦开始产生了一些想法,在和导师积极地沟通后,确定了一些具体的课题内容。

博士生发18篇SCI,4篇子刊,开学典礼上震撼全场,他说:最高效的勤奋建立在缜密的实验设计上

“一开始,我只有一个确定的材料分子式,随后,通过不断的实验摸索和分析,逐步合成了更多的材料体系,我通过自己的很多次对比实验,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现象和结果,而这些‘有意思’的现象让一个课题有了很大的延展性和发散性,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科研虽清苦,但心中有梦便会乐此不疲。管大秦的科研路上,熬夜曾是家常便饭。研一的时候,他白天几乎在上课,没有空闲时间做实验,一下课,他就会赶往实验室争分夺秒地投入实验直到深夜,而周末和节假日,更是整天都泡在实验室里,他说那是做实验的“黄金时期”。

科研清苦,天道酬勤

博士生发18篇SCI,4篇子刊,开学典礼上震撼全场,他说:最高效的勤奋建立在缜密的实验设计上

(课题组合照-最后一排左数第二个为管大秦)

科研的路,并不是平坦大道,而是鲜花与荆棘并存的崎岖之路。“第一篇文章是最难产的,我的第一篇工作前后跟着德国马普所的老师去台湾同步辐射中心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半个月,每天测试近20个小时。我也为这篇文章合成了十几种材料,文章前后写了大半年,改了100多个版本,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管大秦回忆道。一开始,导师和管大秦的期望都很高,希望冲刺一下最顶尖的杂志,于是就从正刊开始投。但由于工作创新性和写作水平等原因,这个工作被拒稿多次,沮丧的同时,管大秦从各方面进行深入反思,寻找问题所在,然后又开始完善实验,同时提高文章的写作。在经历7次拒稿后,终于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这成为一个很高的起点。

那些非常煎熬的日子、那些挫折和困难让他变成了更加优秀的自己,因此科研也越来越顺利。他于2019年至2020年前后连续发表了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的高水平论文,此外,另1篇作文章已获《Nature Communications》所有审稿人的好评,正在返修中。“为了发表这些文章,我前后合成了50多种材料,进行了600多次测试,原始数据近40个G,同时阅读了超过5000篇顶级研究成果……”

博士生发18篇SCI,4篇子刊,开学典礼上震撼全场,他说:最高效的勤奋建立在缜密的实验设计上

(近600次实验测试)

管大秦表示,科研有三难:实验、写作和心态。首先是实验,实验最重要的是讲究“控制变量法”,然而即使这样,实验结果有时候也会出人意料,这时候单向的思维方式就会卡住,而他总会根据自己完全确定的实验结果不断发散式地思考,寻找最合理的解释,进而再通过多种实验表征和理论进行论证。他说,最高效的勤奋是建立在缜密的实验设计上预先对实验结果分支进行判断和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效率。对于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他说,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想学会的就一定能学会,只是过程长短罢了。

博士生发18篇SCI,4篇子刊,开学典礼上震撼全场,他说:最高效的勤奋建立在缜密的实验设计上

(记录本、看论文的笔记)

其次是写作,他说,写作最重要的是逻辑,一开始的写作是需要模仿的,需要模仿高水平论文的行文逻辑和语言表达。但因为刚开始阅读文献容易忘,他就动笔记下来,整理了多本关于行文思路和语言表达的笔记,隔段时间翻阅一下加深印象,以至于一提到作者名字和标题时,他就能够把那篇工作的精髓完全阐述出来。这样的积累还有助于拓展自己的思维渠道、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同时给在寻找最合理的实验结果解释的自己提供很多的借鉴。

最后,是心态。实验多次失败、论文频频遭拒,常常心情跌入谷底,而他也会通过短时间的运动或游戏来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然后再元气满满地分析实验失败和拒稿的原因,从而对实验进行优化或者重新设计,对文章进行修改和完善。管大秦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调整,用汗水换来了一个个成果!

放眼国际,兼容并蓄

博士生发18篇SCI,4篇子刊,开学典礼上震撼全场,他说:最高效的勤奋建立在缜密的实验设计上

“目前为止,我参加了4次国际会议,7次赴台进行同步辐射实验研究……”这些,都是管大秦科研中十分宝贵的经历。参加国际会议时,管大秦能从各个学者们的PPT和海报展示里学到很多东西,扩宽了眼界,但是当和外国学者交流时,还是有点紧张,担心自己没理解对方意思,害怕自己没有表达清楚。

博士生发18篇SCI,4篇子刊,开学典礼上震撼全场,他说:最高效的勤奋建立在缜密的实验设计上

(图左数第一位为管大秦)

“有次会议会评选出一个全场最佳海报,我也是其中一个海报参选者。当时,就有很多外国人对我的工作很感兴趣,问了一些问题。我努力地用英语解释清楚后,他们都满意地给我点了赞,自己心里也非常欣慰,最后我的海报被评为最佳。”这次海报评选,为管大秦带来了极大的信心,放眼世界,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期待他与各国学者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博士生发18篇SCI,4篇子刊,开学典礼上震撼全场,他说:最高效的勤奋建立在缜密的实验设计上

而7次赴台进行同步辐射实验研究,让管大秦与来自德国马普所的胡志伟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胡老师是德国马普所固体物理化学单位的一位资深研究员,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对待科研还是一丝不苟,他总会亲自带领管大秦等人到台湾同步辐射中心做实验,严苛把关每一个实验细节和数据,同时还非常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

博士生发18篇SCI,4篇子刊,开学典礼上震撼全场,他说:最高效的勤奋建立在缜密的实验设计上

(左图为德国马普所资深研究员胡志伟老师;右图为马普所博士后)

“那时候,因为样品多,测试难度大,任务重,每天只能睡四到五个小时,做实验的时候有时会开小差。胡老师会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忽然走到你旁边,突然询问你正在做什么?做到哪一步了?胡老师要求每一个做实验的人,必须全神贯注地对待,提高效率。在后期改文章的时候,他会首先检查原始数据的处理,然后从逻辑到表达逐字逐句地改,提出非常多的宝贵建议。”想起在台湾同步辐射中心做实验的日子,管大秦似乎都历历在目。可就是经过这样一位老师的严苛教导,管大秦做实验才更加专注、有效率。同时,胡老师也是一位很有耐心的老师,面对管大秦的各种问题,他都会耐心地回答,如今两人至今已经来往了600多封邮件……

而多次会议和赴台研究期间管大秦还认识了来自包括德国马普所、清华大学、中科大等众多著名高校的同行。在和他们的积极交流中,他学到了很多,开拓了眼界,也深感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唯有用自己的努力继续前行,在困境中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在优秀中追逐卓越。

“自强不息,行胜于言。”这是管大秦的座右铭,他会一直保持这种精神,在科研的路上,乘风破浪,奔赴更好的未来。

相关新闻

微信
微信
电话 QQ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