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里,口罩成了最重要的医疗物资。口罩是用无纺布做成的。无纺布在工业上的用途很多,而其中一种无纺布的应用和中国另一次大灾关系密切,那就是在1998年洪灾后被广泛应用的无纺土工布。

1998年7月,当长江流域洪灾刚形成时,瑞士苏尔寿织造公司致函时任总理,介绍国际上土工布的应用,并建议中国在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推广应用。

有外国专家感叹:“如果中国在堤坝建设中广泛采用了土工合成材料,这次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会小得多。”

而事实也是如此。经历过1991年洪水的江苏省,后来就采用土工布对沿江沿海堤坝进行加固,而在1998年,江苏的堤坝就经受住了特大洪水的考验。土工布帮助堤坝抵抗洪水,是因为它有过滤、排水、隔离、加筋、防护作用,能够保护堤坝土石结构、减轻流水侵蚀、增强堤坝强度。

其实在此之前,土工布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并没有得到太多关注。而在苏尔寿织造公司提出这一建议之后,政府高度重视,8月初总理亲自做了重要指示,随后国家经贸委就在我国推广使用土工织物问题做出了部署,国家经贸委很快成立了由生产和使用部门共同组成的土工布推广应用工作协调组,制订了土工布的生产和使用规范及标准。

 

如今,土工布已经是常用材料,被用在水务、矿山、高铁、垃圾处理等工程领域。

用在工程上的土工布和用在口罩上的无纺布工艺不同,但有一样石化原材料是相同的,那就是聚丙烯

我采访了某石化国企的资深工程师,他说20年前就建议他所在的工厂研发聚丙烯生产技术,但该厂一直没在这个领域启动,不得不为之深表遗憾。但从全国来看,这家厂没做就会有其他人做,鉴于聚丙烯只是初步的合成材料,国内低端化工又出奇的多,聚丙烯产能肯定不是如今口罩增产的瓶颈。过去服务于工程的聚丙烯,很容易就能找到新的用武之地。

可见从那时到现在,中国的工程应用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多难兴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成立的。

但前提是不要因为一些进步就把脑子吹糊涂了,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虚心学习。一个国家的进步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这个短板补上了,另一个短板就会冒出来,全部补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但这又何其难也。

还是口罩的问题。普通无纺布虽然是口罩的主料,但在功能性上它只是辅料,口罩的过滤核心是一种叫熔喷料的无纺布合成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过滤性能,挡住飞沫传播的其实是它,素有口罩“心脏”的称号。

熔喷料的原料其实也是聚丙烯,但是它的塑造要求比较高,工艺很复杂,应用场景也不算多,因此能生产熔喷料的国内企业不多。为了让你们看到点真东西,老油条顶着喜事没随礼的压力,找他石化系统的朋友要了一份不完全名单,统计一下全国的产能也只有15万吨/年左右,相当于每天410吨

那按照目前的口罩消耗量我们需要多少这种材料呢?

1吨熔喷料可以生产25万只防护口罩,410吨的全国熔喷料产能,马力全开也只能支撑日产1亿只防护级口罩。这距离2月底产能1.8亿只可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大概多出来的产能都只能是无纺布安慰口罩吧。

另外,根据那份名单,熔喷料的生产企业全部集中在江浙沪和湖南,另有京鲁各一家。从这个布局也能看出,熔喷料属实是比较高端的石化产品,才能在这些发达地区留下。但口罩本身并不是高端产能,大量集中在中部地区,如河南、湖北。在目前封交通形势仍然严峻的情况下,东部的熔喷料产能是不是能送到口罩厂家也是个问题。

从这一点上来说,石化国家队和上汽、比亚迪等发达地区制造业参与口罩制造也是个没办法的办法。原地制造,就地消化,才能让珍贵的产能得到最好的利用。

你可能会说为什么国产的跟不上,不用进口料呢?

熔喷料的进口比例还真挺高,主要来自亚太地区和北美。像在手机行业被中国品牌打懵了的LG、三星,这次却捏着熔喷料的主要产能,韩国财阀的跨界实力你不服不行。台湾的台化、台塑也是熔喷料巨头,不知道当年故意让台塑王永庆在大陆败走麦城的那些人今天是不是该感到羞愧。当年这个泉州后裔可是顶着董事会反对在大陆投资的,结果赔得跟孙子一样,福建的技术引进也打了水漂。

但问题在于,现在中国的航运系统运转也不灵。服务于上海和宁波两大港的集装箱卡车司机,乐观估计也只有20%左右到港,他们就是不吃不喝加班也只能把清栈进度提高到30%,这也就意味着海运物流只能恢复到30%,杯水车薪。

化工还算是时效性低的,参与冷藏箱海运的眼泪早就哭干了。

话说远了,航运的事我们下次再介绍,这也是个要命的东西。还是说回口罩,在进口熔喷料指望不上,国内产能不足调度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买到足量、合格、安全的口罩,还得等很长的时间。

平时我们说起中国制造业,总是一副无所畏惧不所不能的样子。也确实,在终端制造领域和部分行业的全产业链上,我们的工业力无人能敌,但一说到稍微高端的产能,就往往显出窘态,比如难以自给自足的熔喷料。但你好像又不能说中国化工制造不行,工艺简单的无纺布我们是要多少有多少,都成落后产能了。

大而不强,是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借助灾情进行一些反思没有坏处。但也不能光反思,拿出当年引进土工布聚丙烯的精神引进熔喷料,及其他当下的高端技术,才是补短板的办法。

短板越补越少,长板越做越多,人民才能有信仰,民族才能有希望,国家才能有力量。

 

口罩所用的核心材料是一种叫熔喷布的聚丙烯制品。它在广义上也属于无纺布的一种,但是因为塑造要求比较高,应用场景也不多,因此在国内的产能相当有限。

再加上熔喷布产能布局和口罩产能布局在地理上有区隔,疫情当前的危急时刻要让防护级口罩的产能提上去并不容易。

现在情况有了新的进展,欧美日韩中东等地日前都相继爆发大规模疫情。像韩国邪教信徒那样信仰室外不会传染病毒的疯子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世界人民都要惜命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口罩需求量在未来必然是肉眼可见地暴增。

口罩会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成为好生意。

自然,作为核心原料的熔喷布也会成为一门好生意。根据最朴素的经济学价格原理,你应该能猜到熔喷布的进货价格肯定要上升。

事实也确实如此,但价格上涨的幅度甚至远超魔幻现实主义所能想象的极限。根据澎湃新闻记者的调查,目前熔喷布在中间商-口罩厂家之间的价格,已经从平日的2万元/吨暴涨到了10~29万元/吨,涨价幅度达10多倍,可能还没有发票。

医用口罩核心熔喷布需求大增

看到报道以后,我又腆着脸找那个做化工的朋友问了问情况(不好意思的原因你们应该都知道了),他说澎湃的这个价格还有延迟,圈子里流传的最高价已经到了75万元/吨。

翻了32倍,真是好消息呢。

熔喷布的价格一夜暴涨,自然主要是因为口罩制造端的需求太旺盛,石化行业有点招架不住。而招架不住的根本原因,是熔喷布的扩产难度远远大于口罩。

口罩制造,即使是医用级的,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几乎没有难度。口罩机一台20万,而且国内就有大量货源,三桶油买得,汽车厂买得,连做牛仔裤的家庭作坊都买得,工人也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能上岗。口罩产能快速拉到110%,不光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符合生产规律。

但熔喷布并非如此。

上次就有读者提出,我们不是已经掌握熔喷布生产技术了吗?为什么还要说这是短板呢?怪我们没解释清楚,事实情况是,熔喷布产能虽然中国有,但制造熔喷布的化工设备我们还不掌握。目前国际熔喷布设备主要掌握在德国企业手中,国产设备都只是小打小闹。

这个进口问题不是国家一声令下就能解决的。熔喷布卡的口罩脖子,一时半会真的解不开。

国家肯定知道这个困难。有转产企业人员报备说熔喷布产能不足,建议使用一种性能差不多的纳米纤维膜替代,结构大概是下图这样。

医用口罩核心熔喷布需求大增

这种材料又叫静电纺丝,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于美国,在气相和液相两态中都具有过滤性能,而且国内很多科研单位和院校材料学院都研究过这种材料,据说最新的应用是在电动车电池隔膜上。我又查了一下国内的专利系统,发现静电纺丝的量产设备已经在国内发明了,但是具体应用产能是多少仍然是一笔糊涂账。

科技方面的事,做糊涂账也是传统艺能了。

所以静电纺丝口罩的批量上市日期,大概率又是一笔糊涂账,防护级口罩产能,还且得等等,熔喷布价格压力,制造企业也得忍着,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比较让人担心的,是在制造后端对口罩的价格限制严打。

目前各地针对疫情都推出了口罩价格管理政策,一般规定购销价差在15~35%之间,只有上海允许两倍出售,这本就是一个没什么利润空间定价范围。而且购货价格还不是实时更新的,在实际执行中很多基层部门会按照正常时期的定价认定进货价格。

医用口罩核心熔喷布需求大增

口罩零售被迫亏本。

这样一来,正规零售店进货肯定不积极,高价出厂的货源只能流入黑市。打击越严,黑市的风险溢价越高,最后你能买到的合规口罩就越不便宜。

而随着国外疫情越来越严重,口罩的流出速度也会加快。最不理想的情况是,有的国家对口罩市场完全不限价,黑市口罩全部流入该国,反而稳定了口罩供应,而中国的老百姓捧着钱都买不到合规的口罩。到时候枪毙几个头铁的都不解决问题,中间商可以搞非暴力不合作嘛。

这样靠口罩创汇,可真是太蠢了。

相关新闻

微信
微信
电话 QQ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