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硫电池采用硫作为电极材料,相比现有的基于石墨的锂离子电池,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在放电过程中, S8分子逐步获得电子与Li+结合,经历多个多硫化物中间产物(Li2Sx, x=2, 4, 6, 8)之后,最终转化为Li2S,完成放电过程。

​平衡多硫化物吸附跷跷板:N、O双原子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隔膜
图1 放电过程硫物种转化示意图

遗憾的是,如图1所示,长链的多硫化物中间产物(Li2Sx, x= 4, 6, 8)会溶解于电解液当中,从正极材料中脱落下来,穿过多孔的隔膜,到达电池负极,造成活性材料的流失、电极结构坍塌。这一过程被称为“多硫化物穿梭效应”,是限制锂硫电池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研究者致力于硫正极的设计,电解液调控和隔膜的修饰从而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但目前文献报道的涂层/夹层修饰隔膜往往会堵塞隔膜孔径,一定程度上限制锂离子的传输,增加了电池内阻。因此开发新型的隔膜材料,在不影响锂离子传输的前提下,调控多硫化物转化行为,成为一类有益的锂硫电池隔膜改性思路。

重庆大学魏子栋教授、李存璞副教授等曾报道利用软硬酸碱理论可逆俘获多硫化物,同时不阻碍锂离子迁移的锂硫电池隔膜[1]Small, 2018, 14(52): 1804277.)。近日,该团队通过进一步对界面转化反应的认知,报道了一种基于吗啉N、O双原子化学吸附、可以有效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的锂硫电池隔膜[2]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0, 10.1021/acsami.0c04554)。通过分析硫单质到Li2S的多步还原过程可以发现,各类可溶多硫化物的转化牵扯到了多个界面反应,其中包括固-液界面反应(S8-Li2S8)、液-液界面反应(Li2S8- Li2S4)和液-固界面反应(Li2S4- Li2S2)。由于电池随着硫的不断还原而具有不断地平台电压,各类多硫化物中间产物的流失均会导致后续硫还原过程的中断,造成电池容量下降。因此,必须对各类多硫化物等效控制才能实现锂硫电池的持续稳定充放电。通过结构化学地分析可以知道,多硫化物Li2Sx的x越小,Li-S键越接近离子键,即锂的酸性越硬,这一Li本身的酸性硬度变化使得基于单一元素的化学吸附,难以实现对各类多硫化物的等效俘获。

于此,如图2所示,作者将吗啉作为俘获单元引入聚丙烯隔膜上抑制多硫化物穿梭。吗啉含有N和O两个杂原子,其中电负性更大的O原子电荷集中,电子云硬度大;而电负性较小的N原子电荷分散,电子云硬度小。在两种原子的调控作用下,实现了对不同硬度多硫化物的等效吸附。

​平衡多硫化物吸附跷跷板:N、O双原子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隔膜
图2 (a) 吗啉的化学结构;(b) 放电过程中多硫化物与电压的变化过程;(c) PP隔膜不能抑制可溶性多硫化物向负极扩散;(d-f) 吗啉改性隔膜可有效捕获可溶性多硫化物,随后在后续还原过程中按需释放多硫化物;(g) 吗啉船式构象的N、O双杂原子实现了的对多硫化物的可逆等效吸附。

如图3所示,作者采用的基于紫外辅助氧化-聚合包覆-功能化的合成策略可以在保留原有隔膜多孔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吗啉俘获单元的引入。由于多孔结构被成功保留,锂离子的传输将不会受到阻碍,这对电池的倍率充放电性能至关重要。

​平衡多硫化物吸附跷跷板:N、O双原子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隔膜
图3 (a) 聚丙烯多孔隔膜(PP)SEM图;(b-c) 吗啉改性隔膜的SEM图。改性后,多孔结构可以得到保留;(d) 聚丙烯多孔隔膜的TEM图;(e-f) 吗啉改性隔膜的TEM图,N、O杂原子被重金属染色,呈现更深的颜色。

作者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这一隔膜结构对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等效均匀调控的原理。作者研究了可溶性多硫化物(Li2Sx, x=4, 6, 8)与哌啶(只有一个N原子)、四氢呋喃(只有一个O原子)、吗啉(N、O原子)之间的结合能,如图4所示,哌啶和四氢呋喃是单原子吸附,与各级多硫化物之间的结合能较弱,差值亦较大;而吗啉则可以等效的吸附三种多硫化物(Eb ≈-1.5 eV)。当长链多硫化物经过吗啉一侧时,吗啉中的N、O杂原子将抓捕其至吗啉船式构象中间,形成双原子吸附,阻止多硫化物流失,从而实现锂硫电池的持续稳定充放电。

​平衡多硫化物吸附跷跷板:N、O双原子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隔膜
图4 (a) 多硫化物与哌啶(只有N原子),四氢呋喃(只有O原子),吗啉之间的结合能,双原子吸附比N,O的单原子吸附更强,吗啉的双原子吸附会降低结合能的偏差;(b) 吗啉-Li2Sx(x=4, 6, 8)优化系统中Li-N和Li-O之间的距离;(c-e) 吗啉与Li2S4(c), Li2S6(d), Li2S8(e)的优化结构中形成船式构型。

得益于上述原因,使用吗啉改性隔膜的扣式电池在2 C下循环500圈,仍能维持的640.2 mAh·g-1比容量,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性。而得益于对电极结构的保护作用,其改性隔膜电池的倍率性能亦远优于聚丙烯多孔隔膜。

​平衡多硫化物吸附跷跷板:N、O双原子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隔膜
图5 (a) 不同电流密度下,聚丙烯多孔隔膜(PP)和吗啉改性隔膜(PP-C-St-MP)电池的倍率性能;(b) 吗啉改性隔膜电池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c) 两种隔膜电池在2 C下的长时间循环性能;(d) 吗啉改性隔膜电池在不同电流密度(0.5 C, 1 C, 2 C, 3 C, 5 C)下的长时间循环性能。

 

总结:

作者基于对多硫化物转化过程的界面更替认知,通过在隔膜上引入具有N、O两种杂原子的吗啉作为多硫化物调控单元,实现了可溶多硫化物的等效化学吸附,将可溶性多硫化物限制在正极侧,保证了Li2S8, Li2S6和Li2S4之间的液-液转化和后续的Li2S4的液固转化能够有效进行,实现了锂硫电池的高倍率、可持续充放电,为发展高性能锂硫电池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

参考文献:

[1]. Dong Q, Shen R, Li C, et al. Construction of soft base tongs on separator to grasp polysulfides from shuttling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J]. Small, 2018, 14(52): 1804277.

[2]. Dong Q, Wang T, Gan R, et al. Balancing the Seesaw: Investigation of a Separator to Grasp Polysulfides with Diatomic Chemisorption[J].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0. DOI: 10.1021/acsami.0c04554

相关新闻

微信
微信
电话 QQ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