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系间窜越(RISC)可以打破三重态和单态之间的转换障碍,利用所有的电生激子,广泛应用于高性能荧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纯有机发射材料或敏化主体中。例如,最低三重态(T1)激子被上转换为单重态(S1)激子,在单重态-三重态分裂能(ΔEST)和热能激活较小的条件下产生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不利的是,在高电流密度下,基于TADF发射体的OLED通常会出现严重的效率下降,这是由长寿命T1激子引起的三重态湮灭过程造成的。最近,在更高能量水平下,更快的三重态激子动力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从高位三重态快速RISC(hRISC),借助高三重态的内转换(IC)限制,可以实现近100%的单重态激子产率,这被称为“热激子”机制。快速hRISC可以有效降低电流密度增加时的三重态激子浓度,从而保证OLED的低效率下降。然而,高效“热激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原理还远未确立。对基于“热激子”材料的OLED的光学和电子机理也有着迫切的需求。

最近,唐本忠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赵祖金教授和王志明研究员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A Multifunctional Blue‐Emitting Material Designed via Tuning Distribution of Hybridized Excited‐State for High‐Performance Blue and Host‐Sensitized OLEDs”的文章,他们设计和合成了三种不同的蓝色发射体(CNNPI、2TriPE‐CNNPI、和2CzPh‐CNNPI),激发态具有明显的局域激发态(LE)和电荷转移态(CT)分布。它们显示出显著的杂化局域和电荷转移(HLCT)状态以及聚集诱导的发射增强特性。基于这些发光体的“热激子”机制揭示了平衡的LE/CT分布可以同时提高光致发光效率和激子利用率。特别是在2CzPh-CNNPI的电致发光(EL)过程中,激子利用率接近100%。此外,采用2CzPh-CNNPI作为发射极、发射掺杂剂和敏化主体,相应的非掺杂纯蓝、掺杂深蓝和HLCT敏化荧光OLED的EL性能是迄今为止效率最高的具有“热激子”机制的OLED。这些结果将有助于阐明“热激子”材料的设计原则,并对下一代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起到启发作用。

​唐本忠院士《AFM》:突破荧光OLED效率的理论极限!迄今为止效率最高的热激子OLED

图文导读

1、分子设计

他们选择2-萘基菲咪达唑(NPI)主链作为电子给体,苯甲腈为受体,形成具有正交D-A结构的CNNPI,在这种结构中,可以在水平LE态和垂直CT态之间发生交叉耦合(杂化)。为了通过扩展的π共轭作用增加LE组分,在NPI的C6和C9位置加入三苯基乙烯(TriPE)单元,得到2TriPE‐CNNPI。为了协同调节LE和CT组分,进一步设计了2CzPh-CNNPI分子,在NPI中引入咔唑(Cz)给体,并以苯基为π连接体。为了验证设计策略的可行性,他们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DFT)和时间相关密度泛函理论(TD-DFT)模拟。杂化前的纯LE态和CT态的初始能级是不同的,CNNPI的ELEECT,2TriPE‐CNNPI的ELE ECT,2CzPh‐CNNPI的ELE≈ECT,表明了三种分子的LE/CT激发态分布。

​唐本忠院士《AFM》:突破荧光OLED效率的理论极限!迄今为止效率最高的热激子OLED

图1 a) 分子设计,b)优化的S0几何结构,c)S0→S1和S0→S2的NTO,以及d)三个发射极的LE/CT分布。E LE:纯LE态的能量(φLE),E CT:纯CT态的能量(φCT),E S1和 E S2分别是两个杂化态(S1和S2)的能量。

2、光致发光

在光激发下,溶液中的这些分子在426–445nm处呈现深蓝色发光(图3b)。与CNNPI(λ=434nm)相比,2TriPE-CNNPI的PL光谱出现9nm红移,而2CzPh-CNNPI的PL光谱出现8nm蓝移。这些相反的发光趋势可以归因于LE组分的增加和CT组分的减少之间的竞争。在THF中,CNNPI、2 TriPE-CNNPI和2CzPh-CNNPI的绝对光致发光效率(ƞPL)值分别为6.5%、35.0%和33.7%。在制作成固体薄膜后,CNNPI显示出强烈的深蓝色发光(λmax=436 nm),其ƞPL显著增加21.7%,表明其聚集诱导发光增强(AIEE)活性。2TriPE-CNNPI的ƞPL也提高到45.2%。由于CT组分的存在,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所有分子都表现出明显的红移发射,也即溶致变色效应。CNNPI的溶剂变色效应最显著,从正己烷到乙腈的红移为57nm。

​唐本忠院士《AFM》:突破荧光OLED效率的理论极限!迄今为止效率最高的热激子OLED
图2 a) 在THF溶液(10-5M)中,CNNPI、2TriPE-CNNPI和2CzPh-CNNPI的吸收光谱和b)PL光谱。c) 不同含水率(fw)的THF/水混合物(10-5M)中CNNPI的PL光谱。d) I/I0与fw的关系图;其中I 0是纯THF溶液中的PL强度。e) 溶致变色PL光谱和f)CNNPI、2TriPE-CNNPI和2CzPh-CNNPI的溶致变色Lippert-Mataga模型。

3、电致发光

他们首先利用这三种蓝色发光体作为发光层(EML),制备出ITO(氧化铟锡)/HATCN(5nm)/TAPC(50nm)/TCTA(5nm)/EML(20nm)/TmPyPB(40nm)/LiF(1nm)/Al(120nm)的非掺杂蓝色OLED(器件N1-N3),其中TAPC、TCTA、TmPyPB和LiF分别起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激子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注入层。EL光谱与纯薄膜中的PL光谱相似,并且在不同的驱动电压下非常稳定,表明发射层中的激子约束良好。基于CNNPI(器件N1)和2 TriPE-CNNPI(器件N2)的非掺杂OLED的最大外量子效率(ƞext)具有可比性(2.28%和2.75%)。基于2CzPh‐CNNPI(器件N3)的非掺杂OLED发射稳定的纯蓝光,并表现出最佳的EL性能:最大亮度(L max)为5980 cd m-2,最大电流效率(ƞc)为6.65 cd A-1,最大功率效率(ƞp)为5.66 lm W-1,最大ƞext为5.09%ƞext已经达到荧光OLED的理论极限(通常为5%),这可以归因于2CzPh-CNNPI几乎完全的辐射激子利用效率ƞr(99.8%)。此外,这些非掺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1000cd·m-2表现出很小的效率衰减,这意味着它们在电致发光过程中具有快速的三重态激子动力学。

​唐本忠院士《AFM》:突破荧光OLED效率的理论极限!迄今为止效率最高的热激子OLED
图3 a) 每种材料的器件结构和电离势(IPCV)和电子亲和力(EACV)。b) EL光谱,c)电流密度-电压-亮度(J–V–L)特性,以及d)基于三个HLCT发射体的N1–N3器件的外部量子效率与亮度曲线。e) 提出了基于HLCT发射体的“热激子”机制。S: 单重态;T:三重态;F:荧光;hRISC:从高位三重态反向系间窜越。

RISC过程发生在高位三重态和单重态之间的“热激子”机制应该是造成高ƞr的原因。所有这些分子都呈现出T2-T1间隙大,但S1-T2分裂(ΔE S1T2)较小的特征,这为激子从T2转换到S1提供了先决条件。对于2CzPh-CNNPI,CT组分保持在S1,因此S1和T2态增加的LE组分不仅可以提高PL效率,同时也加速了hRISC过程,使旋轨耦合在3LE和1HLCT状态之间增大。

他们将蓝色发射体2CzPh‐CNNPI作为主体实现高效的主体敏化荧光OLED。策略是利用HLCT主体上T2到S1的单重态和三重态激子,然后通过长程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FRET)过程激发高辐射荧光客体。选择常规荧光分子2CNQTPA作为发射掺杂剂,当掺杂浓度大于1.0wt%时,只有2CNQTPA的绿色发射可见。随着2CNQTPA浓度的增加,主客体间的FRET速率kET逐渐增加。假设这些掺杂薄膜的辐射速率(kr)和非辐射速率(knr)之和为常数,则在2.0和3.0 wt%的掺杂水平下,kET将是kr+knr的两倍以上,显示了快速有效的FRET过程。在2.0和3.0wt%的掺杂水平下,薄膜的ƞPL值均大于90%,显示出了制作高效器件的巨大潜力。

​唐本忠院士《AFM》:突破荧光OLED效率的理论极限!迄今为止效率最高的热激子OLED
图4 a) OLED器件中使用HLCT主体的荧光客体敏化过程示意图。FRET: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DET:Dexter能量转移。b) HLCT敏化剂(2CzPh-CNNPI)和荧光发射体(2CNQTPA)的分子结构。c) 2CNQTPA的吸收光谱和2CzPh-CNNPI和2CNQTPA在THF溶液中的PL光谱。d) 2CzPh-CNNPI:2CNQTPA复合材料薄膜的光致发光光谱,激发波长为340nm。e) 2CzPh-CNNPI:2CNQTPA复合材料薄膜450nm发射带的瞬态衰减谱,激发波长为340nm。f) 2CzPh-CNNPI:2CNQTPA复合材料薄膜的kr+knr和k ET值。

 

采用ITO/TAPC (50 nm)/TCTA (5 nm)/2CzPh‐CNNPI:x wt% 2CNQ2TPA (20 nm)/TmPyPB (40 nm)/LiF (1 nm)/Al (120 nm) (x  = 1, 2, or 3)结构制备了HLCT-SF OLED(器件SF1-SF3)。所有器件只发射2CNQ2TPA的绿光,证实了有效的敏化过程发生在EL过程中。SF1-3器件的最大ƞext值大于7%,明显突破了传统荧光OLED的效率极限。其中,器件SF2的电致发光性能最好,最大L max、ƞc、ƞp和ƞext分别为17 766 cd m-2、32.85 cd A-1、23.75 lm W-1和8.20%。这些结果有力地说明了利用2CzPh-CNNPI作为敏化基质来实现高效荧光OLED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策略。

​唐本忠院士《AFM》:突破荧光OLED效率的理论极限!迄今为止效率最高的热激子OLED
图5 a) 电致发光光谱,b)电流密度-电压-亮度(J-V-L)特性,以及c)外量子效率与亮度曲线。

 

亮点小结

综上所述,作者设计了三种具有正交D-A结构的新型蓝色HLCT发射体(CNNPI、2trip-CNNPI和2CzPh-CNNPI)。理论模拟和光物理测量表明,它们的激发态呈现三种典型的LE/CT分布:CNNPI中的E LE E CT,2TriPE-CNNPI中的E LE E CT,2CzPh-CNNPI中的E LE ≈ E CT。基于这些HLCT发射极的“热激子”机制揭示了平衡的LE/CT分布可以同时提高PL效率和激子利用率。

结果表明,基于2CzPh-CNNPI的非掺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射稳定的纯蓝光(CIEx,y=0.154,0.143),最大ƞext为5.09%,在电致发光过程中获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近100%的ƞr。通过使用2CzPh-CNNPI作为发射掺杂剂或敏化主体,相应的深蓝OLED(9.02%,CIEx,y=0.155,0.102)或绿色HLCT-SF OLED(8.20%)的电致发光性能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具有“热激子”机制的OLED。这些结果有助于高效“热激子”材料的设计策略,也为下一代低成本、高效率的纯有机荧光OLED带来了新的启示。

 

全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002323

相关新闻

微信
微信
电话 QQ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