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本科生胡启锟,在就读本科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先后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17篇,其中在Adv. Energy Mater.、ACS Appl. Mater.Interfaces、Solar RRL等SCI一区期刊上作为一作或共同一作的论文有10篇,累计影响因子90以上,有6篇被选为封面论文。论文总被引100余次,H因子6。他还多次被一些学术会议邀请作口头报告,并有三项国家发明专利正在资质审查。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胡启锟早在大三时期,就曾接收到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欢迎他去攻读博士学位。而据《中国青年》杂志近日的报道,他已作为全额奖学金获得者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跟随该校一名顶尖教授读博。
在大学四年,胡启锟浸染在科研的世界里,收获了丰富的科研经历和成果。2020年,胡启锟还荣获了勤学上进类别“广东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他即将奔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他科研路上的下一段旅程。
目标明确,走进南科做科研
从小对科研感兴趣的胡启锟对于选大学的标准很明确,他希望走进大学就可以接触科学研究,因此希望能进一所本科生做科研就有很好的科研环境的高校。
2016年高考结束后,胡启锟在福建省考生中排名较前,选择高校却成为他面前的一道难题。幸运的是,他在报考前遇到了南科大化学系副教授许宗祥,了解了南科大科研环境和自主选择专业的特点,更让他兴奋的是南科大基本上所有科研设备都向本科生开放,于是他将目标锁定了南科大。进入大学后,胡启锟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在大一上学期时便联系许宗祥老师,加入了他的课题组。
正式走进了梦寐已久的实验室时,他才发现自己仿佛是一张科研“白纸”,各种丰富精密的科研设备让他大开眼界,他深深地感受到,科学世界的奥妙与神奇,“那里面有太多我不知道等待着去探索的事物。”当时的他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做科研,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热情,反而庆幸可以尽早进入实验室。
在后来选择专业时,胡启锟选择了化学系,并选择了许宗祥做自己的学术导师。选择导师也意味着他加入了一个科研“小家庭”。刚进入实验室时,他首先跟着课题组的师兄学了半个学期的实验操作。年龄的相近让他们很快打成一片,尤其让他感受到了在一所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做科研的氛围,“本科生做科研不是一件孤独的事,有同龄人一起实验,还能随时接受导师和学长学姐们的帮助。”
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本科即有导师的“加持”,对他日后的科研之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一个实验室新手,刚开始遇到了很多问题,许宗祥引导他从文献中找方法,如果看文献也不能解决,许宗祥便会耐心地给他解答,并不断启发他下一步要怎么做。逐渐地,他开始得心应手,融入实验室,也开始在实验中不断输出自己的想法。“是许老师的肯定,让我有信心去挖掘自己的潜能,也是课题组的培养,让我逐渐散发光热。有这样一位耐心而负责的科研路上的‘引路人’,是我到南科大最幸运的事。”
坚持不懈,甘做科研“守夜人”
沉浸在实验室的氛围里,胡启锟慢慢找到了自己做科研的节奏。在大一下学期刚开学不久,许宗祥交给胡启锟一个课题让他独立完成。该课题是合成一种酞菁分子,之后将其转变为可调控的纳米结构,最后应用到相关的器件上。独自做科研的起步之路总是磕磕绊绊,每一步都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比如他常常合成不出高纯度的材料,在纳米结构形貌调控上总是得到各种各样的但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那个时候,为了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他常常熬夜,“实验失败的次数数不过来”。周边的人甚至笑称他是“一科(第一科研楼)守夜人”,这个艰难的历程持续了很长时间,让他一度感到非常沮丧。许宗祥始终陪伴着他,给他指导,希望他能真正迈出自己科研的第一步。“许老师不仅常常鼓励我,同时也给了我许多悉心的指导,让我发现了许多实验过程中潜在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和许老师的沟通交流,我慢慢地解决了一些问题,得到了一些初步的实验结果。”大一下的课题成果也让胡启锟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第一作者论文。“如果让我分享我印象最深刻的科研经历,那么一定是这一段旅程。这篇论文的每一个字母,都承载了那两年中我的每一滴汗水和成长。”
在这段旅程中,还有一段插曲。在南科大各种学术活动或课程中学生们常能遇到国内外的名师和大咖。大二下学期,胡启锟选了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的选修课《有机电子学》,课程由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王立铎讲授。课后,胡启锟主动联系王教授,和他交流自己遇到的困难,并申请去他的课题组学习,得到了王教授的同意。于是,大二暑假,他开始了两个月的清华之行,在这两个月里,他结合之前失败的经验最终解决了多个关键的技术问题,还得到了王教授的高度评价。“在科研路上要大胆地抓住机遇,南科大那么多资源,需要自己把握机会。”胡启锟说。
从大三开始,胡启锟在做科研方面游刃有余起来,迎来了自己科研成果的“井喷时期”。
关注社会,冀科研造福人民
科研为了什么?“发表文章不是目的”,在胡启锟看来,将科研成果转化并造福社会,为更多的人添加福祉才是科研的意义所在。他认为,将科技成果以产业化的方式运作才有可能让科技的红利走进千家万户。因此,在做科研的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社会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信息,也期待自己有一天可以做出重大的科技成果造福社会。
为了解企业标准和社会需求,让自己的研究更接地气,更有价值,胡启锟曾在艾览(上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兼职市场专员一年,在这个过程中,他更加熟悉市场的需求和难题;在西安宝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有机器件工程师两个月,协助公司提升产品质量并制备器件。目前,他正和导师一起在和比亚迪、协鑫纳米深入合作开发太阳能电池。“去年协鑫纳米的研发人员来到我们实验室,学习了一些我们器件的制备工艺;我们还一起摸索了一些工艺,我也学到了很多企业的思路和技术,觉得很有意义。”
在南科大四年,胡启锟将他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实验室以及和企业合作中提升自己,培养专业能力。但同时,他也积极参加了书院组织的相关活动,例如申请担当书院的“大学长”,帮助学弟学妹们成长,还获得了“致仁书院优秀大学长”称号。“无论哪种实践都常常需要与别人沟通交流,我期望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也希望在传承书院的精神文化方面贡献一些力量,帮助学弟学妹们更好地成长。”
对未来的安排,他表示,力争在博士阶段做出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毕业后找到机会回到南科大。“我希望有一天能造福社会,我想,这也是每一名南科大人的愿望。当然,我最希望回到南科大做研究和培育人才,这里是我的初心发源地。”采访最后,胡启锟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心之所向,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