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an manners院士《Nature Reviews Mater.》重磅综述:π-共轭聚合物方案组装功能性纳米颗粒

    自从1970年,高导电的聚乙炔被发现以来,π-共轭高分子材料在合成和应用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些材料往往具有良好的光学和电子特性,在溶液环境中可进行灵活的剪裁处理,且成本较低。在纳米尺度且形貌均一的π-共轭聚合物颗粒往往在应用中有着良好的性能表现,譬如研究表明,尺寸在10-100 nm的纳米粒子最适合在血液中循环,过小的颗粒可能损坏肾脏和淋巴,而过大的颗粒可能产生调理作用。不仅如此,形态为管状和棒状的颗粒相比于其它形貌的颗粒不仅可以用于器件中,且在活体实验中展现出更长的血液循环能力。近日,英…

    行业动态 2020年10月20日
  • 张少青/侯剑辉/叶龙《EES》:9.46%!基于P3HT有机太阳能电池新纪录!

    在共轭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OSC)领域,小分子有机半导体的分子设计向来是研究的重点。研究人员通过有效调整材料的光电性能和形态特性,在转化效率(PCE)上接连取得进展。然而,这一系列的研究也使得材料的化学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使其合成成本过高而无法实现广泛应用。因此,通过采用低成本材料来实现高效OSC的研究成为了当前该领域的难题和挑战。聚(3-己基噻吩)(P3HT)由于其成本低、可大规模合成以及稳定性良好,一直被视为商业有机太阳能电池应用中最有吸引力的聚合物供体材料。然而,目前基于P3HT的O…

    行业动态 2020年7月25日
  • 《Nature》子刊:准金属相高分子!

    π-共轭聚合物,因发现其掺杂聚乙炔(PA)具有高导电率,表明可以用于创建有机合成金属相以来,获得了科学和行业人员的特别关注。目前用于阐述掺杂PA的拓扑带理论和导电之间的关系最成功的模型就是,苏-施里弗-黑格(SSH)模型。基于此模型,研究者一直希望能够获得可控能带间隙的π-共轭聚合物。尤其是窄能带间隙的π-共轭聚合物,由于它们的近红外应用以及高导电率和双极性的电荷传输性质的潜在价值。然而,目前本征导电π-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仍然难以捉摸。 随着表面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工程纳米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范…

    行业动态 2020年5月30日
  • 史上最柔!新型抗撕裂、自愈合柔性半导体!

    数十年来,庞大笨重的电子设备逐渐变得小巧便携,柔性和可伸缩电子设备在健康监测和人造皮肤等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快,半导体聚合物以其优异的化学可调性、溶液加工性和机械变形性逐渐在这些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下一代可穿戴设备的发展。 然而,半导体聚合物受其固有的刚性骨架和分子量限制,其弹性模量通常比人体皮肤高,循环拉伸时滞后效应较强,导致可穿戴设备与人体皮肤之间的机械性能极不匹配,设备从柔软皮肤的屈曲和分层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亮点 近期,南密西西比大学的顾晓丹教授报道了一种抗撕裂和室温自愈合的半导…

    行业动态 2020年5月27日
微信
微信
电话 QQ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