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东海团队《Nat. Energy》:低温下高倍率充电锂金属电池

    可充电锂电池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能量存储设备之一,而这类电池极度依赖于温度,在低温下(低于零下10℃)会表现出急剧的能量、功率和循环寿命的衰减,极大的限制了其在寒冷地区的应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低温下限制了分子动力学,造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的结构改变。前人的研究中,在零下15℃时,传统的电解液衍生的SEI膜一般是结晶不均匀的,容易导致表面钝化、锂金属腐蚀和锂枝晶的生长。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保护层的使用、替换的电电解液和锂主体等在室温下稳定锂金属负极和特定电解液在超低温沉积锂,由于在低…

    行业动态 2020年6月24日
  • 新型离子液体电解质助力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锂金属电池

    开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的可充电锂金属电池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鉴于此,斯坦福大学戴宏杰院士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不可燃的离子液体(IL)电解质(命名为“EM-5Li-Na”IL电解液),它由1-乙基-3-甲基咪唑双氟磺酸亚胺([EMIm]FSI与5 M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及0.16 M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钠(NaTFSI)添加剂组成。其中,Na离子参与混合钝化中间相的形成,并有助于无枝晶的Li沉积和可逆的阴极电化学,而电解液的低粘度特性可以实现阴极活性物质的负载量高达16mg …

    行业动态 2020年6月17日
  • “高分子”遇见“纳米能源”!强强联合,斯坦福“双子星”崔屹和鲍哲南那些年的经典工作回顾

    提起材料领域的大牛,斯坦福大学“双子星”崔屹教授和鲍哲南教授一定榜上有名。两人同为斯坦福大学的华人科学家,一个醉心于纳米能源领域电池技术,一个专注于人工智能电子皮肤,在各自领域发表的牛文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要说一说崔屹教授和鲍哲南教授两人在科研路上的“不解之缘”。 两人的首次合作始于2011年。 机缘巧合之下,两个人合作研究纳米复合电极材料,通过将多孔纺织物的纤维浸泡在石墨烯溶液中,进而利用电沉积负载MnO2,得到具有超长循环寿命、高电容的纳米复合电极材料。这项工作引起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同时…

    行业动态 2020年5月26日
微信
微信
电话 QQ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