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血管化肿瘤芯片检测肿瘤药物输送

    目前,治疗癌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靶向药物,但是只有极少数的药物通过临床试验。当前临床前模型的低预测能力仍然是要克服的巨大挑战。体外技术动物模型、微流体等已经成为用于快速产生多个预测人体模型的重要工具。鉴于肿瘤微环境(TME)可以在癌症进展、药物吸收和/或耐药中发挥作用,因此微环境中的肿瘤已成为研究重点。尤其是在药物反应的情况下了解肿瘤是如何影响微血管重塑和功能的。缺乏有关TME中肿瘤与内皮相互作用的知识导致无法预测现有人类肿瘤模型。随着用于生成体外微血管的工具(包括牺牲性模具和微流控技术)的开发,…

    行业动态 2020年6月15日
  • 浙江大学计剑教授研究团队开发用于肿瘤渗透加强与药物靶向传递的双响应动态解组装纳米载体

    在治疗癌症的纳米药物开发中,有效改善药物向肿瘤部位的传递效率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高效的药物传递不但有助于提高癌症治疗效果,更能有效避免药物毒性对正常组织器官的危害,从而减轻病人痛苦。而纳米药物自进入血液到传递至肿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免疫系统清除、肿瘤基质屏障等重重阻碍,可谓“过五关,斩六将”,这便更需要纳米药物具备足够“智能”的响应功能,在不同传递环节中“见招拆招”。 而尺寸作为纳米粒子的重要可调参数,也常被用于优化药物向肿瘤部位的传递效率。 然而,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具有固…

    行业动态 2020年6月5日
  • 暨南大学陈填烽教授团队:肿瘤别跑!

    恶性肿瘤是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恶魔之一。美国癌症学会官方期刊发布的《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肺癌发病率最高!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化疗和放疗是最常用的手段。如果化疗药物能智能的找到肿瘤,点亮肿瘤,让医生在看得见的情况下同步对肿瘤进行放射治疗,更进一步,如果化疗药物还能增敏放疗,那么肿瘤治疗不仅变得有的放矢,而且还能事半功倍,这大概就是肿瘤治疗中最梦寐以求的事了。 近日,暨南大学陈填烽教授团队设计的新型靶向铱配合物前药让我们离这一梦想又近了一步。该铱配合物前药…

    行业动态 2020年4月24日
  • 唾液检测癌症?捕捉癌症标记物新思路

    唾液酸化聚糖(SGs)的异常表达与各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并且唾液酸化糖蛋白已经广泛用于癌症临床生物标记物。然而,SGs的鉴定和综合分析异常复杂,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从生物样品中捕捉SGs。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梁鑫淼和卿光焱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席夫碱水解的新型动态共价化学策略用于精准捕捉SGs。与传统的静态亲和力和不可逆的化学键结合策略不同,本研究采用动态共价化学策略,利用吡喃葡萄糖苷-席夫碱修饰的硅胶建立了一种高特异性、高效、温和、可逆的SG捕获方法,随后,研…

    行业动态 2020年4月20日
微信
微信
电话 QQ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