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张强/代文兵:微波不只能热饭!有机合成界一把好“火”助力肿瘤光动力治疗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0GHz的电磁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加热时具有选择性。大家心目中的微波多用于微波炉中加热饭菜,可熟不知其在有机合成中也是一把好“火”,相较于传统的反应加热方法能够将反应速度提高100倍。微波合成指在微波的条件下进行有机合成研究,具有加热快速、均质与选择性加热等优点,受到有机合成研究学者的青睐。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张强与代文兵团队近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6.83…

    行业动态 2020年9月27日
  • 耐药肿瘤不可怕!双响应Pt(IV)/Ru(II)双金属聚合物杀死耐顺铂肿瘤

    顺铂是中心以二价铂同两个氯原子和两个氨分子结合的重金属络合物,类似于双功能烷化剂,可抑制DNA的复制过程。目前,顺铂和其他各种Pt(II)抗癌药物被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食道癌、恶性淋巴瘤等患者。但是,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严重的耐药性。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降低治疗效果的途径: 1)血液中血清白蛋白等蛋白质会使顺铂失活; 2)顺铂分子不能被耐顺铂的癌细胞有效地吸收; 3)细胞内金属硫蛋白(MT)和谷胱甘肽(GSH)等生物分子可以强烈结合和隔离顺铂; 4)被顺铂破坏的癌细胞DNA可以被蛋白质修复。 针对上述…

    行业动态 2020年9月25日
  • 华东师大程义云团队《Sci.Adv.》:开发出多肽胞内递送新技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多肽药物被用于治疗糖尿病、细菌感染、肿瘤等疾病。与传统小分子药物相比,多肽药物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生物相容性。然而,多肽在体内极易被酶降解,致其体内半衰期短,难以达到治疗效果,阻碍了多肽药物的广泛应用。此外,由于大多数多肽不能穿透细胞膜,因此目前的多肽药物仅局限于细胞外靶点,如细胞表面的受体、离子通道和分泌性蛋白等。开发高效、安全的多肽胞内递送技术对于生物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程义云团队开发了一种氟标签技术用于多肽胞内递送。这种方法相对传统技术…

    行业动态 2020年8月22日
  • 上海交大窦红静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多糖荧光纳米颗粒的肿瘤化疗耐药性诊断方法

    化学药物治疗(即化疗)在肿瘤的一线治疗中占比约60%,是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但自其应用至今,化疗的耐药性一直是科学家们致力解决的关键问题。究其原因,由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和可塑性,部分肿瘤细胞在给药一段时间后,通过耐药基因的过表达而对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使得治疗效果变差乃至完全无效。目前已报道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区分、分选出具有耐药性的肿瘤细胞,更不能对耐药细胞比例、耐药程度进行全面评估,其精准度和适用范围也受到制约,肿瘤耐药性的诊断和治疗很大程度上仍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从而无法对化疗用药给…

    行业动态 2020年8月19日
  • 继质疑EPR效应后再发大作:突破给药剂量阈值,轻松提高药物递送效率!

    多伦多大学的Warren C. W. Chan团队致力于提高药物向肿瘤的递送效率,2020年初,他们探讨了纳米颗粒的肿瘤渗透现象,并对纳米粒子进入实体肿瘤的机制提出了质疑,公认的EPR效应并不能很好解释纳米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现象,而转胞吞作用可能是主要机制。他们提倡要进行基础研究,正所谓大道至简。近期,他们又在Nature Materials刊文,发现给药剂量阈值在提高纳米药物向肿瘤的递送效率起到关键作用,论文题目为“The dose threshold for nanoparticle tu…

    行业动态 2020年8月15日
  • 发现液态金属冻结微爆破现象及其增强肿瘤杀伤与MRI-CT双模态成像机制

    生物体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维持离不开力学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力学调控与适应必不可少。肿瘤治疗中,除采用小分子、纳米药物调控病灶部位的生物力之外,在实现肿瘤组织物理性机械杀伤方面,临床上也借助光声冲击波、高强度聚焦超声,以及磁场等干预方式实施治疗,但总体而言,现有的治疗手段还十分有限。 近日,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与首都医科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液态金属微颗粒在低温冻结作用下发生液固相变时会引发微型爆破,由此形成锋利尖锐的刀刃,以致可快速刺穿坚硬冰晶,这一行为应用于肿瘤低温消融治疗时可显著…

    行业动态 2020年8月12日
  • 黑科技,连上wifi刷刷手机就能控制肿瘤治疗

    癌症一直困扰着许多人,不仅是生理上的痛苦,也是对心理的折磨。癌症病人即便治愈回家也时刻担心复发的风险。移动健康(mobile health;mHealth)是通过便携式可移动设备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如果能够通过手机对自己的身体甚至肿瘤发展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应该会在很大程度上释放病人的心理压力。更有甚者,如果将外源刺激和靶向纳米药物整合到便携式可穿戴器件中不仅保证治疗效果,还能提高舒适度。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mHealth平台需要包含控制器(智能手机控制的可穿戴设备)和效应器(…

    行业动态 2020年8月5日
  • 功能化硼纳米片纳米平台用于肿瘤低温光热治疗和化疗协同治疗

    近年来,光热疗法(PTT)作为肿瘤治疗中的新兴手段被广泛研究。然而,由于肿瘤的耐热性以及由此引起的肿瘤复发,使得PTT的研究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克服肿瘤耐热性是使实现放大PTT效果的一种潜在策略。 朱利民教授课题组多年从事生物医学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应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其中,在光热治疗相关的协同治疗方面,近些年来开发了多种新型的多功能肿瘤诊疗平台,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研究工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Theranostics、ACS Applied Materials …

    行业动态 2020年7月24日
  • 北京工业大学高学云团队《Sci.Adv.》:原位动态观测肿瘤治疗效果的新方法

    北京工业大学高学云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利用精准构筑的人工金属酶作为生物分析探针,建立了原位动态监测肿瘤治疗效果的分析新方法。研究成果以“人工金属酶用于催化肿瘤特异性DNA切割与原位动态成像分析(An artificial metalloenzyme for catalytic cancer-specific DNA cleavage and operando imaging)”为题,于2020年7月15日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  …

    行业动态 2020年7月22日
  • ​赵宇亮/聂广军/吴雁/《Nat.Biomed.Eng.》:让肿瘤得血栓

    肿瘤血管的血栓闭塞可以阻断肿瘤的营养供给,诱导肿瘤细胞坏死,对癌症治疗特别有意义。但是这种促凝血形成血栓的疗法容易使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因此临床应用受限。同时,肿瘤复发是血栓疗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因为边缘的肿瘤细胞会向邻近的正常血管和组织汲取营养从而存活,造成复发。将肿瘤血管血栓闭塞和化疗药物结合能有效协同抑制肿瘤生长。但是促凝剂(造成血管栓塞)和化疗药物通常是分开给药的,并且需要仔细选择给药剂量和时间间隔,因为化疗药物的输送主要通过血管,而不理想的剂量和时间间隔可能导致两种疗法相互对立。 …

    行业动态 2020年6月24日
微信
微信
电话 QQ
返回顶部